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文|降噪NoNoise
经过几个月犹如过山车般的梦幻开局后,腾讯元宝终于回到了属于它的残酷现实世界。
持续数月的大模型榜单争夺战告一段落。截至5月20日,苹果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榜第一名为豆包,DeepSeek位列第六,元宝已跌至43名。
在最新一季财报中,腾讯并未对元宝有过多着墨,其核心仍在游戏和微信生态升级。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,当被问及元宝将和微信有哪些更多协同时,马化腾给出的答案是,「坦率说,现在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。」
管理层对此话题的回避未尝不是一种态度。这说明被推至台前的「元宝」可能还扛不起腾讯AI这面大旗。
AI创业者阿灿告诉《降噪NoNoise》,AI工具的核心是模型和应用配合,但腾讯混元和元宝的结合似乎并不理想。「元宝接入微信时,我也曾以为或许能行,用过几次后,遵循指令的能力差到让我怀疑是不是腾讯做的」,「很多是复制别人,像是KPI的产物」。
一位用户也向我们表达了这种困惑。尽管手机上一直装有元宝,但其实存在感并不强,「好像有它没有都行」。
2023年腾讯股东大会上,马化腾强调,互联网企业在AI领域有很多积累,腾讯也在埋头研发,但是并不急于早早展示半成品,「关键还是要把底层算法、算力和数据扎扎实实做好,而且更关键的是场景落地,目前我们还在做一些思考。」
他认为,现在有些公司为提振股价太急了,「我们一贯不是这种风格。」
短短两年间,大模型赛道C位换了一茬又一茬,但主角始终没有腾讯。很难说眼下腾讯是否还能沉得住气,从近期马化腾和腾讯管理层的公开发声可以看出,腾讯AI提速已势不容缓。
01、元宝难当重任
「模型能力差,用几次就感受出差距了。」AI量化从业者丛飞向我们表达了对元宝的失望。
事实上,元宝并非不「努力」。在今年1月从TEG(技术工程事业群)转入CSIG(腾讯云与产业事业群),与混元大模型技术研发体系分开后,腾讯元宝迭代加速,尤其在接入满血版DeepSeek-R1之后,仅今年3月就更新了30余次。
无奈AI产品从「毛坯」走到「精装」是需要时间基础的,好比一个差生被送到国家级名师面前,他的成绩也不可能在几天内突飞猛进,补课还是要从砸地基开始。此前佛系的腾讯元宝,也有类似的问题。在接入DeepSeek以前,它的产品完善度落后于同行。
3月中旬,一名腾讯股东还将各平台社群反馈比较多的使用问题,汇总成了10多条产品建议,反馈给腾讯元宝团队。这些建议包括:复利计算总出错;大模型幻觉问题很多、需要多模型交叉印证;元宝PC端太简陋,希望和ima整合尽快推出PC浏览器等。马化腾亲自回复:「很多都在规划中排期,也有很新的点子。」
按说同时接入混元T1模型和DeepSeek-R1的元宝,在推理和对微信系统的调用上应该更得心应手,但对用户而言,感受似乎并不明显。
「元宝的DeepSeekR1第一次让我碰到这个模型没有彻底推理完就结束深度思考,然后没什么结论的情况。虽然是有点复杂的推理,但绝非超难题,至少换到其他平台如火山引擎的DeepSeek,就能完整推导。」上述用户表示,这令他怀疑元宝的DeepSeek不知道是暗中阉割版还是参数受限。
整个4月,包括阿里云、百度、字节在内的巨头都对各自大模型有了较大进展升级。此外,DeepSeek-R2被传5月上线,更是给今年的大模型之战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。
内忧外患的腾讯终于有了紧迫感。4月29日,腾讯宣布混元新成立大语言模型部和多模态模型部,同时重组数据平台、机器学习等部门,为混元提供算力和数据支撑。据媒体报道,此前腾讯数据学习和AILa还曾为争夺混元主导权进行过「赛马」,各条线都建设了一些独立小模型,最终导致了资源浪费。
混元的此次升级也意味着过去低效的赛马机制终结。腾讯明确了混元技术驱动的战略优先级,而不再仅仅依赖业务驱动。
但丛飞认为,现在元宝在微信生态既当入口又想做深度的局面注定无法长期共存。从常理来看,腾讯应该希望元宝接入微信后更多人调用混元模型,训练积累数据,和微信生态做深度绑定。但现在的真实局面是大家只想通过元宝用DeepSeek,因为更方便,而且元宝默认调用的也是DeepSeek,就导致实际用混元的用户相对很少。「记得当年诺基亚在智能手机时代来临前,也搞过双系统策略——既保留塞班又开发Meego。结果就像同时追两只兔子,最后连一只都没抓住。」
有时候,低垂的果实虽然易采撷,但滋味未必上乘。
02、投流之困
尽管早在2022年,马化腾就在内部大会上提到「已经不相信买量的故事了,我们以后不做买量的事情」,但今年2月13日全面接入DeepSeek后,腾讯再一次砸钱投流,全力托举元宝。
3月3日,腾讯元宝App首次超越DeepSeek,登顶中国苹果商店免费应用榜。仅仅6天之后,元宝排名就滑落至DeepSeek和豆包之后,位列第三。
有数据显示,仅2025年2月,元宝的投放金额就高达3.03亿元,是接入DeepSeek前投入的近十倍,而2025年3月投放已接近10亿元。
巨额投入是这一轮AI军备竞赛的核心。今年初,阿里巴巴也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,用于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。2024年第四季度,腾讯关于AI的资本开支增至390亿元,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2024年前三季度的总和,也超过2023年的全年支出。
此前有业内人士称,AI产品的留存率远低于移动互联网产品,DeepSeek、豆包、元宝三者的周留存率仅为25%左右,以此推断其30日留存可能不足2%。
面对高同质化竞争,各家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,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砸钱投流来维持表面「繁荣」。热闹背后,是始终绕不过的留存难题。
此次财报后的电话会上,腾讯总裁刘炽平坦承,元宝确实有一定投流,但未来更加关注留存率和拉活率,更重要的是元宝跟其他产品的有机联动和协作。
留存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产品力问题,不管再复杂的推演,对用户来说,好用就是最高的肯定。但模型能力差,是国内这些AI产品的通病,在上述人士看来,不管豆包、元宝、DeepSeek,底层实力和ChatGPT和Gemimi等还有差距,需要加快进化。
如果不是DeepSeek横空出世,AI这场战斗腾讯可能仍以「防御」为主。至于何时亮剑,恐怕要等真正适宜的场景出现。
「AI目前没有形成正循环的商业模式,看起来也没有门槛。真正的护城河是资源、渠道、入口。这几样腾讯不缺,等市场卷出有效路径再去变现也不迟。腾讯还是想直接摘桃子」,阿灿这样说道。
03、被「高估」的腾讯
腾讯想通过微信来获取AI果实,但越来越重的微信未必能承载下腾讯的全部野心。
人们对于元宝和腾讯AI的顾虑,主要来自于近些年腾讯不少产品都上演过「高开低走」的剧本。去年,《降噪NoNoise》曾报道过微信小店「送礼物」功能。上线之初,外界认为这将是和微信红包同等量级的一次探索。
但从近期声量来看,小店送礼并未复制微信红包的奇迹。这也引发了外界对微信社交电商的重新审视。
很多人逐渐意识到,微信不是万能的。此前微信电商一直不温不火,微信小店早在2020年上线,微信希望打通视频号、小程序、搜一搜等生态,但电商订单规模不大,变现主要靠广告业务收入。2024年8月,微信将视频号小店升级为微信小店,希望谋求更多微信场景内的转化。
最新进展是微信成立了电商产品部。正当人们再次燃起对微信电商的热望时,刘炽平主动出来泼冷水。他说,这只是因为规模扩大进行的拆分和独立,不是重大调整,不必过度解读。
如果说微信内部的创新节奏不尽如人意,那么腾讯近年在微信之外的一些技术产品表现也乏善可陈。
比如2018年诞生的腾讯文档,用户对其的最多评价恐怕是「难用」。在飞书给人惊艳感的衬托下,腾讯文档的功能性、体验性都难以匹敌。
知乎上一则对腾讯文档的讨论中,有用户将文档等产品的败北归结于腾讯的「傲慢」。「当我遇到闪退问题联系产品经理时,他们给到的回复是‘我们其他用户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’」。
吸取了以往「傲慢」的教训,在这一轮AI竞赛中,腾讯决定放下身段。此前据《晚点Latepost》报道,当阿里、字节在大模型硬件全面出击时,马化腾曾跟AI团队说,「要好好与外部合作,不要想着什么都自己做」。他还说:「要清醒地认识到实际情况,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。」
谦卑之下,腾讯还真做了堪称惊艳的AI原生产品——智能知识库类产品「ima」。该产品在圈内好评如潮,只是还没有大规模破圈。毕竟举集团之力的投流待遇,只有元宝有。
最新一季财报显示,腾讯Q1营收达1800亿元。虽然增速创下三年多以来新高,但利润增速开始放缓。马化腾在电话会中表示:「2025年第一季度,AI能力已经对效果广告与长青游戏等业务产生了实质性贡献,也加大了对元宝应用与微信内AI等机遇的投入」。
这也印证了市场对AI带来的广告价值是有共识的,至于其他,似乎还停留在想象层面。
「腾讯目前这个状态肯定是留一手的,不是没用力,而是在等大模型更多场景和商业化成熟之后再出手。」丛飞认为,眼下的摇摆,更像是腾讯的蓄力。毕竟其他AI产品的应用场景更少,护城河更弱。
此次财报电话会上,腾讯管理层明确释放出公司的长期AI战略意图:要打造深度绑定微信生态的「特有型Agent」——它可以连接微信生态以及数百万个小程序。这些小程序涵盖各种信息,有跨多应用交易和操作能力。与通用型AgentAI相比,这是只有腾讯能做出的差异化产品。
2025-05-23 01:38:30
2025-05-23 01:38:30
2025-05-23 01:38:30
2025-05-23 01:38:30
2025-05-23 01:38:30
2025-05-23 01:38:30
2025-05-23 01:38:30
2025-05-23 01:38:30
2025-05-23 01:38:30
2025-05-23 01:38:30